
小雪属于二十四节气里的第 20 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,其时间通常在每年公历的 11 月 22 日或者 23 日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40°。小雪这个节气能够反映降水和气温的状况,而且是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的节气。小雪节气来临,表明天气将愈发寒冷,降水量也会逐渐增多。

小雪的由来
据《孝经纬》所述:“(立冬)十五日后,北斗指向亥位,即为小雪。天地间阴气汇聚,温暖时成雨,寒冷时成雪。此时称‘小’,是因寒冷尚不深重,降雪亦不多。”小雪节气作为一个气候概念,代表着小雪期间的气候特性。气候要素包含降水、气温、光照等,其中降水是重要一项。小雪反映的是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。在气象领域,将雨、雪、雹等从天空降落至地面的水汽凝结物,均称为“降水”。小雪之名,源于“雪”乃寒冷天气的产物,此节气期间气候寒冷程度较浅且降水规模较小,故而用“小雪”来喻示这一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。小雪节气的到来,象征着天气渐冷,降水量渐多。

小雪的习俗
俗语讲: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。”小雪节气存在着众多习俗,像腌咸菜、享用糍粑、晒鱼干、进食刨汤、酿造小雪酒等等。小雪腌菜,于北方而言主要是腌制雪里蕻、渍酸菜。在南方的部分地方,小雪前后存在着吃糍粑的风俗。吃“刨汤”是土家族的习俗惯例,是由新鲜猪肉精心制作而成的佳肴。小雪酒是在小雪之后,采用新的粮食进行酿酒,正如同“十月获稻,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”所描述的那样。

01晒鱼干
小雪之际,台湾中南部沿海的渔民们会开始晒制鱼干、存储干粮。乌鱼群会于小雪左右来到台湾海峡,另外像旗鱼、沙鱼等也会出现。在台湾有这样一句俗谚:“十月豆,肥到不见头”,意思是在嘉义县布袋那一带,到了农历十月能够捕获“豆仔鱼”。

02吃糍粑
在南方的某些区域,存在农历十月享用糍粑的习俗。糍粑乃是把糯米蒸熟后加以捣碎所制成的一种食物,是中国南方部分地区颇受欢迎的美食。在往昔,糍粑属于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祀用品,最初乃是农民用于祭祀牛神的物件。有俗语“十月朝,糍粑禄禄烧”,说的正是这一祭祀之事。
